欢迎光临!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文章

年底了,教你五步规划企业“年历”

发布时间:2017-12-14 16:05:57
  

  如果把规划企业“年历”比作一趟旅程,那么从整理行囊开始,就应该以最终目标为灯塔,循序渐进,为后续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发是一项系统性和复杂性程度都相对较高的工作,而做好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有效的计划,尤其是年度计划。不同企业的年度计划有一定差异,但通常来说,完整的年度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深度分析 厘清现状

  要上接战略,下连绩效。要做好年度计划,首先要对公司战略、绩效及其实现的途径、障碍等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即必须对企业战略、关键成功要素、组织与团队及个人业绩情况、年度经营管理计划、人力资源情况、历年情况等进行深度分析和评估。

  这些分析通常需要查阅公司的大量经营管理资料,并和中高层人员深入沟通。必要时,可以形成专题,组织相关人员借助行动学习法系统地厘清现状、问题、目标和途径。

  体现对战略的价值

  分析现状的第一步是要挖掘的战略地位和价值,让中高层管理者看到和战略之间清晰、可信、有力的联系。这是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否则,难免会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保健品”。

  大型企业或集团一般都有自己的战略部门,它们运用各类工具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分析,并对愿景、使命、发展战略、竞争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以及年度的经营管理计划等问题进行探讨。计划中必须体现对这些方面的贡献。

  业务分析

  通过参加会议、阅读资料、访谈等途径,可以获取企业和各团队业绩信息、决定或影响业绩达成的因素信息,并确定哪些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以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通常在这个模块,要和相关人员,特别是业务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形成一致的认识,以获取他们的认可和支持。

  描述人力资源及管理情况

  对人力资源及管理情况有了简洁、清晰的描述,才能设计出有的放矢的计划,才能获得决策者的批准和项目干系人的重视、支持和配合。

  把握情况

  情况分析应该体现三方面内容。

  首先,是基于战略和组织能力(或关键成功要素)的规划。人才培养和能力的提升及理念、行为的改变无法一蹴而就,需要基于战略、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规划等进行中长期(3~5年)的规划,年度计划是这个规划的细化而非“另起炉灶”。

  其次,要体现近几年的情况,包括对象、内容及课程、师资、时间、方式、评估、费用情况。

  最后,和学习管理情况也必不可少,包括的各项制度、流程、工具、表单、硬件设施、全过程的管理、档案管理、效果转化管理等。

  确定的年度目的和目标

  如果把拟订年度计划比作一趟旅途,分析现状是整理行囊。那么,确定目的和目标就是规划旅途的终点与方向。

  从两类目的着手

  按照“上接战略,下接绩效”的思路,可以将的目的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实现公司的战略而满足人才的内部供应需求,也可以称之为“培养”。

  这些通常以项目的形式存在,而且项目时间通常在一年以上,如领导力培养项目、管理梯队和各专业梯队人才培养等。这些项目大部分是每年都要做的,企业有必要把它们打造成精品,并不断精益求精,逐年优化。

  另一类是为了解决当前绩效问题,基于组织、团队和个人绩效分析,寻找到可以介入的切入点和形式,并形成解决方案。

  在确定年度目的过程中,要列明为支持战略和绩效改进,重点培养和提升哪些人的哪些知识和能力,又将有助于解决经营、管理方面的哪些问题。

  分解课程目标

  很多课程只泛泛地描述了其目标,这就导致企业看不到课程价值,学员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动力和压力,学习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及转化更无从谈起。因此,如果不能明确一个课程能实现哪些目标,宁可不安排这个课程,因为它很可能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一般一门课程只有一个总目标。

  做好三层次的安排

  安排包括三个层次:

  首先是公司层面,包括项目、课程、对象、师资、方式、时间地点安排、课时等内容,一般会在年初向全公司发布,便于参与的各方统筹规划、提前安排。这个层面的安排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年度计划。

  其次是项目层,一般以项目进度计划表的形式进行安排,需要列明项目关键任务及节点、开始与结束时间安排、责任人等信息。

  最后是课程层次,一次完整的课程安排时间跨度达2~7个月甚至一年。其中,授课前需要1个月来完成学员(需求)分析、课程设计与开发、教案编写等准备工作。课程实施计划(课堂授课)时间最短,而课后效果转化时间比较长,一般为1个月至半年甚至一年,具体时间由课程目标、内容、学员及工作、管理等因素决定。

  量体裁衣 设计项目

  企业年度计划并非课程的罗列,而是由多个项目组成,如复杂的领导力或管理能力训练需要混合式的项目设计。一个项目是多个课程、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

  匹配相应评估方式

  一个项目往往需要公司投入不菲的费用。因而,管理者必须向决策者证明这种投入是值得的,而证明的唯一途径就是评估。可以改变员工的认知、知识、技能甚至态度,从而促进员工行为的改变,并最终通过行为的改变来改进绩效。

  从理论上讲,所有经过专业设计的课程,至少能做到三级评估,而销售、生产技能等可以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项目能做到四级评估。评估的难点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课程目标是否够清晰,管理人员的配置和专业度以及企业或相关干系人的重视程度。

  由于每个企业及其人才开发工作等遇到的挑战具有较大差异,因此,除了上文阐述的几个关键方面以外,针对当年可以取得突破的方面,或者领导关注的方面,计划也应进行必要的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措施或方案。

 

  文 | 黄晓霓

 

  来源 | 《》杂志11月刊


更多>>相关资讯

  • 无相关信息

网站备案号: 版权所有: 网

Copyright 2015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