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文章

周志轩:用智慧撬动资本

发布时间:2017-12-14 15:22:01
  

   “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语出苏澈,其意是资财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命脉和万事成败的根本,这是当年苏澈《上皇帝书》的核心思想。即便从宋朝到现在经过了1000多年,但“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的核心思想对当今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仍然有借鉴意义。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企业没有资本,便难以经营,更何谈发展之道?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热潮日渐褪去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逐渐放缓的现状,让企业深刻意识到资本的重要性,也迫切的渴望掌握资本。

  但资本从何而来?

  对于资本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中国著名天使投资人周志轩老师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倡把资本和智慧融合在一起,用智慧撬动资本,并以此为中心思想开设了《资本之道》融资上市暨项目风投对接会。该活动自开办至今已经给5000多家中小企业带来了不一样的资本观念。

  资本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项基本要素,是企业创建、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企业创建需要具备必要的资本条件,企业生存需要保持一定的资本规模;企业发展需要不断地筹集资本。对于大多数人认为资本就是金钱,这也导致了很多中小企业在筹集资本时只会选择向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却总是面临着审批手续长、贷款额度低、贷款成本高等问题。企业对资本的定义缺乏全面通透的了解及掌握,固化资本的金钱定义,从而阻断了融资的道路,使得原本简单、快捷的融资之路变得坎坷、艰辛!而周志轩老师提出的资本新观念则在原本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更深层次的阐释资本定义,造就一条创新而富有时代性的资本之道。

  资本的载体需要新的模式。

  “转型”“创新”这是近几年出现最多的经济热点,他们的出现也顺应着经济发展变革的潮流,这是时代的核心要求。周志轩说:“企业的发展需要资本,但是资本也是需要一个好的载体,资本和企业载体两者是相互并存,相互影响的。”

  一家企业的发展必然经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持续发展期(或衰落期),企业处于不同的时期则要求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必须是有效性的,有竞争性的,而资本与企业载体是相互的观点,也决定了资本的要求在每个时期也是不同的。因此企业的转型需要重新梳理企业的商业模式,分析企业的商业生态位势,按照新的流程,建立崭新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商业模式,帮助企业转型升级,为资本的承接建立更新的载体模式,使得两者相适应的,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本的作用。

  资本的来源始于传统,也长于资源的整合。

  对于企业传统的融资方式和渠道,始于内源融资,我们并不提倡剔除这种融资方式,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到现在,大部分都是通过内源融资来实现的,这就奠定了这种融资方式的存在,但这种存在并不代表它会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或者说是更全面的发展,目前中国的企业融资有种固有的思想,他们走不出这个模式,他们面临经营与融资两大命题的困扰。传统的融资方式固然是好,但有些内容已经不适合现在企业的融资要求,我们需要创新,需要更好的融资模式。

  周志轩表示:“我们有自己的投融对接平台,我们有专业的投融资团队,这便是我一直鼓励的用智慧撬动资本的核心价值。投融资平台拥有上百家有实力的投资机构,以发现解决问题为主,同时拉引资源,以企业融资为出发点,融合资源。再通过《资本之道》平台的结合,便可以把资源整合在一起,我们会把急需资金的项目做一次探讨分析,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有效的事情,牵引项目对接,达到企业融资的目的。”

  资本的来源既要把握传统的方式进行融资,同时我们也深知智慧的力量,把资源整合,发挥智慧,撬动资本。传统与创新,两者兼得,资本即得。

  智慧资本,人才的另一种资本。

  从资本的载体认识到融资方式的传统与创新的把握,我们一直在强调围绕着资本进行发散思维,而从最原本资本是金钱的固有观念,我们进一步提出资本的另一范畴,即人力资本,而我们更希望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财富,我们也定义为智慧资本。

  “资本最终是落实到人为的运作,才能发挥资本的作用。”在这里提出这一观念是想提出,作为《资本之道》融资上市项目风投对接会的另一大核心,企业的融资不单单是局限于公司的运作和发展,企业的人才资本同样重要,如何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们旨在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的企业激励机制去打造真正自动自发、忠诚、奉献的核心团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觉活着的力量。”所以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而善于用智慧撬动资本的人也固然是强者中的强者了。


更多>>相关资讯

  • 无相关信息

网站备案号: 版权所有: 网

Copyright 2015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